发布时间:2014年03月14日 阅读次数:3890次
上市办 刘治邦
【可作引言】企业的领导必须高度重视制度建设,重视制度出台的及时性、可操作性。企业要发展就必须壮大,规模企业的发展是不可能再依赖企业领导的个人魅力,而只有靠制度去规范和约束。
美国哈佛大学的创始人留下一笔遗产——250本书,学校将它们一直珍藏在图书馆内,并规定学生只能在馆内阅读,不能带出馆外。1764年的一场大火烧毁了图书馆。在火灾发生前,一个学生恰巧将《基督教针对魔鬼世俗与肉欲的战争》一本书偷偷带到馆外阅读,此书才幸免于难。第二天,他得知火灾的消息,意识到自己这本书已是那250本珍品中唯一存世的孤本。经过一番思想斗争,他找到校长,把书还给了学校。校长收下书感谢他,然后下令把他开除,理由是他违反了校规。有人提出异议,毕竟是他使哈佛留下了这“唯一的遗产”。校长则不以为然:我感谢那个学生,是因为他诚实;开除他是因为校规不可违反。哈佛的理念是:让校规看守哈佛的一切,比让道德看守哈佛更有效。法理第一,坚持制度化管理,这便是哈佛大学的行事态度。哈佛的成功源自其行之有效的制度管理体系,同样对于一个企业也一样,如果不能建立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和规范,那就不能有效的管理好一个企业王国。那么,作为一个企业,又该如何看待管理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呢?以下就本人对企业制度建设的几点思考分享如下:
一、制度缺失。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制度不完善或有制度不执行,其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员工在工作过程中按自己的主观想法来做事,在做事过程中无章可循或有章不循,决策者“拍脑袋”做决策。而“制度缺失”具体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:
(一)制度不建全,领导说了算。
这类企业多数是初创企业或一般的中小企业,或者快速成长的企业。企业在制定制度时,制度相对比较简单,在实际工作中经常会出现在处理某项工作时无章可循,而一般管理人员又不知道该如何处理。所以,每每遇到此类情况时,只好向领导请示,根据“领导指示”再做处理。久而久之,形成了一种习惯,即每当遇到一些问题时,马上就向领导汇报,等待“领导指示”。
(二)制度较健全,无人去遵守。
有些企业制度非常健全,也比较完善,但是企业员工根本不把制度当做一回事。员工在做事时并不是遵循制度体系,而是根据个人的好恶及习惯甚至是“潜规则”来行事。这一般是在两种情况下出现,一是制度过于繁琐,如果按制度办事不仅麻烦而且效率低下,人们为了提高效率而把制度弃置不管,只要能够完成工作,领导也就默许,久而久之形成习惯;另一种是制度制定合理,但管理层带头违反,特别是企业高层带头违反制度,造成人为破坏制度。
(三)事事有人管,事事没人干。
制度缺失的另一个现象就是“多头领导”,即每一个人都有多个领导人管着自己,使自己工作时无所适从。其表现是针对某一项工作,好像有许多人在负责,结果却是没人负责,也就是经常说的“九龙治水,越治越大”。
二、现在许多兽药企业已经意识到制度建设的重要性,那么影响兽药企业制度建设的因素到底有哪些呢,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:
(一)制度本身可操作性不强。
制度的产生源于企业管理的需要,然而企业管理层在出台制度前,往往没有经过深入基层调研,只是凭借主观需要进行编写。这样出台的制度只是表面上满足了管理者的需要,根本无法有效推行。久而久之,还会导致由于管理层与基层制度执行不畅通而产生矛盾,重则影响企业健康、有序的发展。
(二)没有统一的制度管理部门。
企业内部的各种管理制度往往是由各职能部门起草,这样起草出台的制度会有较强的针对性和操作性,当然也不可避免的具有相对独立性,从而间接影响企业协调发展。
(三)企业领导对制度建设不够重视。
企业的领导必须高度重视制度建设,重视制度出台的及时性、可操作性。企业要发展就必须壮大,规模企业的发展是不可能再依赖企业领导的个人魅力,而只有靠制度去规范和约束。
(四)企业培训、导向力度不够。
制度是企业管理的基石,是员工的行动指南。企业如果只组织管理人员对新制度进行学习、培训,那么导向面就会比较狭窄,不利于制度的深入贯彻和执行。
三、为切实规范兽药企业的经营管理,兽药企业必须强化制度建设过程,把握好以下几点:
(一)制度编写人在编写制度前,一定要深入基层调研。本着尊重员工、理解员工、相信员工的原则制定制度,从而增强制度的可操作性,促使制度运行上下畅通。
(二)建立统一的制度管理部门。由统一的制度管理部门牵头,协调部门间的管理制度,对其进行统一汇编和梳理,提高管理制度的协调性和指导性。
(三)企业领导人要高度重视制度化建设工作,经常组织召开管理工作总结和提升研讨会,及时对管理制度进行修订,使其为企业发展更好的保驾护航。
(四)加大宣传和导向力度。在条件许可得情况下,组织全员学习,加强企业制度宣贯工作,营造良好的宣贯氛围。
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,共同做好pg电子股份的制度建设,为实现公司“二五“规划目标贡献自己的力量。